<b id="lflxj"></b>

    <em id="lflxj"></em>
    <pre id="lflxj"><del id="lflxj"><delect id="lflxj"></delect></del></pre>
    <ins id="lflxj"><delect id="lflxj"></delect></ins>

              專題專欄
              首頁
              >專題專欄>第一屆“十佳道德模范”

              三公司寧安項目技術員 葉 明

                時間:2012-01-11   瀏覽次數: ?【字體:

               
              葉明,男,漢族,1987年12月出生,2009年8月參加工作,大專學歷,現任三公司寧安項目技術員
              簡要事跡: 2010年4月的一天,中華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一個電話打破了葉明平靜的生活,而他也因為這個電話作出了一個不平凡的決定——捐獻骨髓造血干細胞。
              早在2006年7月,熱心公益事業的葉明來到河北省博物館獻血屋獻血,并自愿捐獻了造血干細胞血樣。時隔3年多后,他存儲在中華骨髓庫的造血干細胞血樣與北京軍區一名白血病患者血樣匹配成功。
              得知情況,葉明毫不猶豫地表示:愿意馬上捐獻自己的造血干細胞。盡管他也知道捐獻手術會影響工作,甚至可能會影響身體健康,但想到另一個躺在病床上急待治療的生命,他還是堅定自己的信念:為生命創造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都要去嘗試。
              拿著電話,葉明對父母講述著事情的經過,希望征得他們的同意。母親由于對手術不太了解,以為會產生不良影響,但在工作人員的耐心解釋和葉明的一再堅持后,知道了手術的安全性,才同意了兒子的決定。
                  8月17日,葉明提前一個星期住進了江蘇省人民醫院,做一個調試期。經過一個星期的精心護理,8月24日,在江蘇省省紅十字會、南京市紅十字會、中鐵十七局三公司工會和寧安項目各位領導的關心和祈盼下,葉明順利完成了捐獻手術,并由飛機將他的細胞空運至北京,對患者進行救治。
               
              “我的細胞讓另一個生命獲得重生”
              ——集團公司第一屆“十佳道德模范”葉明事跡材料
              十七局集團三公司職工葉明為北京軍區一名白血病患者捐贈骨髓造血干細胞的事跡,從葉明所在項目不脛而走,傳遍了十七局集團和中國鐵建,也在江蘇省乃至全國引起反響。
              葉明出生于陜西安康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助人為樂的品質從小就養成。學生時代,同學因生病耽誤了學習,他利用周末去醫院看望并幫忙補習功課;學校大掃除,他打掃完自己的衛生又主動幫其他同學,雖然都是些小事,但葉明做得細致入微,他因助人為樂連年被評為“三好學生”。
              葉明2009年8月來到三公司后,一直保持著樂于助人、樂善好施的習慣。他在愛崗敬業、盡職盡責做好每一項工作的同時,一如既往地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幫助著周圍的人。項目新接收的大學畢業生報到,葉明主動幫他們搬運行李、安排住宿、熟悉項目環境,像師兄一樣看待他們。新同事在工作中有不清楚的問題,都愛找葉明解決。葉明總是來者不拒,熱情地給予幫助。
              葉明始終把助人為樂當成日常生活中最大的樂趣,只要大家有需要,能幫得上的,他總是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竭盡所能地為大家提供方便。盡管剛工作才一年多,收入不高,但他始終堅持奉獻愛心。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期間,他不僅踴躍捐款,而且以實際行動影響著身邊的同事為災區人民獻愛心。
              在葉明的日記本里,記載了這樣一段話:“我不求取得多么耀眼的榮譽,也不求實現多么偉大的理想,只希望在別人得到幫助時,我的心也得到滿足?!表椖看妒聠T老李,一個人負責項目三、四十人的日常飲食,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很少有時間照顧上小學的兒子。葉明知道情況后,就利用吃飯和下班休息時間,帶孩子玩耍,幫助輔導功課。時間久了,兩人建立起了親密的感情,小家伙叫葉明“大哥哥”,看見他就纏著讓講故事,甚至暑期結束了都不愿離開。
              新來的實習生對項目各部門和業主、監理不熟,工作上比較被動。葉明就利用工地檢查或項目會議的機會,把這些實習生介紹給大家認識,幫助他們建立聯系,很快就使他們熟悉了各自的業務范圍,工作順利開展起來。
              一件小的事情往往能折射出一個人的品質,一個小的舉動往往能溫暖一個人的心靈。直爽的性格,純潔的心靈,使得葉明無論走到哪里,都能成為他人的知心朋友,走到哪里,他就將自己的愛心播灑到哪里。
              2010年4月的一天,一個北京來的陌生電話打破了葉明平靜的生活。而就從這個電話開始,葉明的無私大愛的優秀品質再次閃爍出耀眼的光芒,他作出了一個鄭重承諾——捐獻骨髓造血干細胞。
              原來,早在2006年7月,熱心公益事業的葉明來到河北省博物館獻血屋獻血,并自愿捐獻了造血干細胞血樣。時隔三年多后,他存儲在中華骨髓庫的造血干細胞血樣與北京軍區一名白血病患者血樣匹配成功。中華骨髓庫的工作人員經過多方聯系,終于找到了他。
              得知情況后,葉明毫不猶豫地表示捐獻自己的造血干細胞。盡管他知道捐獻手術會影響工作,甚至可能會影響身體健康,但想到另一個躺在病床上急待治療的生命,他堅定了自己的信心:為生命創造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都要去嘗試。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這是中國自古傳下的祖訓。當葉明的父母得知兒子要捐獻造血干細胞的事情后,考慮到可能對兒子的身體產生不良影響,便猶豫起來。為贏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葉明耐心細致地向父母介紹了科學安全捐贈的流程,表達了對患者及其親屬同情的心情,終于讓父母打消了顧慮。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不僅更加堅定了葉明捐獻的信念,也讓更多的人加深了對捐贈造血干血胞的理解、認識和支持。時任三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兼寧安項目經理的劉新福、三公司工會副主席兼寧安項目黨工委書記周毅力更是殷切關懷、高度重視這件事情,在工作的調配和時間安排上積極配合紅十字會的工作,為順利實現葉明的愛心事業創造條件。
              經過高分辨檢測和體檢,葉明的各項指標與患者完全相合。8月21日至24日,葉明住進江蘇省人民醫院接受術前觀察。24日,醫生給他的血液中注射了“動員劑”,“動員”骨髓內的造血干細胞釋放到外周血液中,再用分離機從外周血液中提取了145毫升造血干細胞,5個小時后,手術獲得成功。隨后,這145毫升滿含愛心的造血干細胞緊急空運至北京,對另一個素不相識的生命進行生死營救。
              早已等候在手術室外的父母、南京市紅十字會、南京軍區、南京武警總院和三公司領導第一時間向葉明送去了慰問。南京市紅十字會張會長緊緊握住劉新福的手,激動地說:“你們中國鐵建為南京市的建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現在你們又為社會培養出了這樣一位優秀的青年,你們無愧于最具社會責任感的央企?!?/span>
              兩個小時后,江蘇省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給葉明打來電話,從他血液里抽取的造血干細胞,成功移植到患者體內,這名患者重新獲得了生命。
              事后,南京市電視臺、金陵晚報、江南時報等媒體對葉明的先進事跡進行了專題報道,許多媒體也紛紛轉載。葉明的事跡迅速在項目所在地南京市和中國鐵建系統內外引起巨大反響。2010年12月,葉明被鐵道部總工會特別授予“火車頭獎章”。寧安項目、三公司和十七局集團也分別發出倡議,號召廣大職工向葉明學習。
              面對媒體的采訪和社會各界給予的關注,葉明毫不掩飾內心的興奮與激動。他說:“我很高興,也很幸運,因為我的細胞讓另一個生命獲得了重生”。
              經過短期的修養調整,葉明又重新返回了他熟悉的工作崗位。還是像往常一樣,生活中的他仍然保持著助人為樂的本色。
              當有人質疑80后是否能堅守住傳統道德觀念的時候,葉明已經用他的實際行動做出了響亮的回答。
               
              聯系我們

              官方微信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 免费看又黄又爽又猛的视频